抗战时期四川学校卫生问题研究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医药卫生事业的研究,是近年来学界积极关注的一个主题。而对于战时学校卫生问题,目前学术界尚无专文论述。战时社会动荡,生活清苦,以学生为甚。为增进学生健康,以为民族复兴之准备,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开始关注学生保健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战时四川成为“复兴民族之根据地”[1]7,其医药卫生工作在全国具有代表性。本文拟根据所掌握的史料,对战时四川学校卫生问题作一探讨。
一、学校卫生工作开展情况
四川省卫生实验处(1942年改称四川省卫生处)处长陈志潜认为,“学校卫生本身是非常重要,儿童习惯与态度的养成,全在这个阶段里面,如果学校卫生做得好,国家社会都可得到好处”[2]11。战时,四川学校卫生主要由各县卫生院,以及其他公立卫生机构负责施行。四川省卫生实验处要求各县卫生院所在工作月报中反映学校卫生工作开展的情况。从各卫生院所的工作月报来看,学校卫生与疫病防控、妇幼卫生、疾病医疗、卫生宣传、环境卫生等内容一起并列为市县卫生院所六大常规性工作。1941年3月,四川省首届卫生行政技术会议召开时,全省46个县级卫生机构(含公路卫生站、特约卫生院)中有19个单位在工作汇报中明确提到开展了学校卫生工作。县级卫生机构开展该项工作的比率为41.3%。1941年10月,日机空袭逐渐减少,疫季亦过,省卫生处更是要求各卫生院所将学校卫生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开展[3]4。
学校卫生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身体检查、身体缺陷纠正、疫病预防、疾病治疗优惠、卫生教育等五个方面。而通过身体检查和身体缺陷纠正,使“校长、教师及学生家长知道学生身体之缺点”,并由发现缺点到纠正缺点,被认为是学校卫生工作发达的基础[3]4。又因为战时“吾国卫生与教育机关在今日经济极端困难之下,自然不能实施用费过大的办法”[3]4,而健康检查、卫生讲演事项,“不费任何金钱即可办到”[3]4。因此,在各项学校卫生工作中,又以学生健康检查和卫生讲演开展得最为普遍。各卫生院往往采取派出医师,担任校医,定时到学校从事健康检查、卫生课程的讲授、身体缺点矫治等工作。一些卫生院“组织学校卫生队”,“代训练卫生队长”[4]10,“使学生增进卫生常识与兴趣”[5]6。
除1941年日机大规模轰炸四川,各市县“学校因空袭关系,学生多迁移乡间”[6]9,学校卫生工作无法开展,遂致接受健康检查学生人数较1940年有所下降外,其余年度均有所增加,而尤其以1942、1943两年增长得最多,增加比率分别达到133.5%、90.4%。
以大竹县卫生院1940年学校卫生工作为例,城区各保国民学校计八所,“学生一二九○人,其中经过健康检查者计九六二人”[7]13,受检查率达74.6%。检查结果显示,学生患“口沙眼及牙病为最多”。健康检查后,卫生院即开展“缺点矫治”工作。对于所有缺点学生,县卫生院每周派人到学校予以矫治一次。“矫治范围为沙眼、皮肤、耳眼等病,其他急需医药之病症,则由学校介绍至本院诊治,并予以免费挂号之优待。”1940年度,卫生院共计“缺点矫治次数七五次,受矫治人数三八五人,矫治缺点总次数三八○一次”[7]13。因卫生院“人员及医药设备”所限,“各学校卫生药箱不能全行配备”。卫生院设置公共卫生药箱一个,送往“各校巡回使用”[7]13。关于卫生教育一项,各卫生院一般采取与学校合作的方式开展。如大竹县卫生院将自己编辑的卫生材料,“发给各校应用,由教师负责讲授”[7]13。江津县卫生院学校卫生工作的覆盖范围虽不及大竹县卫生院广,服务的人数有限,但涉及学校卫生的健康检查、疾病诊治、缺点矫治、卫生教育等各项工作则均有开展[8]6。
边区医疗队也较重视学校卫生工作,但限于实际条件,其开展的学校卫生工作内容有限。以边区医疗队第二队在屏山开展的学校卫生工作为例,其仅仅开展防疫注射一项。该队以屏山乡师校为工作重点,最初因为“学生从未打针,颇为畏惧”[9]18。该队即召集学生家长开座谈会,“由该队队长李琛讲述卫生常识及防疫问题,随发《预防霍乱须知》,《霍乱及其预防方法》两种小册,讲演后参观诊病室,并由李队长对各种卫生挂图加以讲解”[9]18。防疫注射与卫生宣传相结合,使乡师校学生防疫注射工作很快打开局面。“此后不但乡师校学生请求注射,即小学生一般民众亦陆续请求注射”[9]18。
文章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网址: http://www.zgxxwszz.cn/qikandaodu/2021/0619/712.html
上一篇:忆卫校老师
下一篇:在独处里体会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