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卫融合助力校园卫生建设水平提升
1 建立教卫融合工作机制的必要性
1.1 校医配置不足,专业程度不高,师生卫生保健服务难以保障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10号,以下简称《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但实际上,国内学校的校医配置数普遍不达标,校医数量不足成为制约学校卫生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2017年深圳市罗湖区中小学校医共计97名,而罗湖区中小学生153 568名,中小学生与校医的人数配置比例为1 583∶1。从学校类型来看,小学生与校医配比为1 528∶1,中学生(含高中)与校医配比为1 676∶1。根据国家《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基本要求:小学、中学、高中学生与校医配比为600∶1。合计罗湖区校医缺口为160人(见表1)。
现有校医队伍整体素质水平不高,校医准入门槛低,学历、职称层次偏低,很多校医都是兼职,拥有卫生专业背景的人员所占比例少,业务能力亟待提高[1]。
表1罗湖区学校校医配置情况学校学生数量(人)校医(人)学生数量与校医比校医缺口(人)小学8∶1 95中学(含高中)6∶1 65合计83∶1 160
1.2 校医工作职责繁杂,学校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学生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根据《工作条例》相关规定,校医的工作职责是负责师生的卫生保健工作,各地结合地区特点和实际情况,明确校医的工作职责。《广东省学校卫生制度汇编》规定校医工作职责包括:制定保健工作计划,配合做好体检工作,做好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做好突发病及突发事故致伤的应急抢救工作,严把药品质量关,执行消毒制度及无菌操作规程。但实际工作中,有的校医需要兼职做计划生育、学生保险、工会、会计、图书管理等跟校医本职工作相关性不是很大的工作[2],导致本职工作弱化,严重影响学校卫生工作落实。
教育部规定,高中应开设健康教育讲座,初中和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3],但实际工作中,受限于校医的数量和素质、资金投入等因素,健康教育课的开课率不高,质量也存在诸多问题。有关调研表明学生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知晓水平不高或未达到目标要求,健康素养和常见病防治知识行为水平也不高[4]。青春期教育严重滞后,学生心理问题引起的自杀和他杀事件屡见报道,吸烟、酗酒、饮食不当、网络成瘾等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持续上升[5]。除此之外,学校卫生防病适宜技术支撑不够,预防保健工作不到位。
1.3 校医院(卫生科)硬件环境较差,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持有率低
《工作条例》规定:“普通高等学校设校医院或者卫生科。校医院应当设保健科(室),负责师生的卫生保健工作”。目前,学校对校医院(卫生科)的投入普遍较低,甚至缺少校医开展健康教育和诊疗工作的必要工具,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持有率低,不具备看病和救治条件,突发事件发生时,学校只能通知家长,征得家长同意后送往医院,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在救治过程中,学校、家庭和医院的职责不明确,容易发生纠纷。
2 建立教卫融合工作机制的可行性
2.1 政策支持与指导
2017年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和市教育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卫生工作的通知》(深卫计公卫[2017]61号),指出:要建立学校卫生工作协作机制,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学校卫生室纳入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就近安排1家社康中心作为对口协作单位,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工作。之后,市卫生计生委印发了《关于加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与学校间医疗卫生服务协作的通知》(深卫计公卫〔2017〕94号),详细规定了社康中心作为协作单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职责。上述制度的出台为教卫融合工作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政策保障。
2.2 国际上院校合作推动儿童青少年预防保健工作的成功经验
世界卫生组织(WTO)发布的2015年版《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日本女性的平均寿命为86.8岁,男性为80.5岁,日本人的平均寿命连续20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非常重视健康管理,对于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青少年儿童进行健康管理干预,则是重中之重。学校与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合作,扎实完成学校卫生保健工作,学校内有较健全的卫生人员队伍,主要包括养护教谕、校医、营养师及外聘专科医生等[6]。学校还聘请社区保健机构的医生担任学校校医,定期到学校开展卫生保健工作。除此之外还会根据实际需要聘请社区保健机构的专科医生,如牙医、眼科医生等担任学校的专科医生,从事专科卫生保健工作。
文章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网址: http://www.zgxxwszz.cn/qikandaodu/2020/1120/497.html
上一篇:学校卫生监测的开展分析与研究
下一篇: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校校医和保健教师队伍现状